會真正懂得管理。—王永慶
王永慶的意思是:只是靠親戚或朋友等關係晉升當上主管的,或只是靠學歷(學士、碩士、
博士)晉升當上主管的,即使他們讀多少管理學的書籍,不會懂得管理,也當不成好主管。
那麼,要怎麼才能真正懂得管理呢?王永慶列出三個條件,一是吃苦耐勞,二是知識,三是
經驗,缺一不可。
第一要能吃苦耐勞。從體力的磨練到精神意志的專注,從實際工作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此
過程必須倚仗精神意志的支持,方能吃苦而不以為苦,耐勞而不以勞。
第二是知識,指從學校教育得到的知識。因為這些知識都是純理論、純學術的,必須融會貫
通後,懂得消化、利用,否則這些理論性的知識也是死的,沒有用的。
第三是經驗,必須是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從實務中磨練出來的心得才有用。如果只是走馬
看花,參觀或客串性質,只是經歷,不是經驗。
王永慶說:「管理必備的三條件就是,以吃苦耐勞的精神,配合學校教育,用腳踏實地的經
驗,造就明事理的頭腦。」他指出,三個條件全備當然最好,其中尤以第一個條件最為重要
,如果不能吃苦耐勞養成健全的體力和精神意志,遇到困難即畏縮退卻,不能身體力行,將
無以成事。若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沒受過教育也沒經驗,則做比較簡單的工作,譬如出賣
勞力,還有飯吃。
若只有經驗,而沒受過教育和吃苦耐勞的精神,譬如過去的黑手師傅,將因逐漸落伍而被淘
汰。最嚴重的是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既無經驗,又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讓他做管理工作
,一定空談理論,不切實際,會搞得漏洞百出,弊病叢生。
延續閱讀:大將當家 主管傷腦筋
身為主管,若手上有一員大將,豈不是很開心的事嗎?既可以分憂解勞,還可以讓主管沒有
後顧之憂呀!一位在工程界服務的陳經理卻說:「沒想到一位條件非常優秀的人才,反而造
成我更多的困擾。」當初從網路徵才找到這位優秀的員工,陳經理自認找到「便宜貨」,因
為來者曾經在某大企業擔任高階主管,不論學歷和經驗都很到位,卻因為金融海嘯,公司大
整頓,他被裁掉了。
面談時,這位大將謙虛誠懇地侃侃而談,也表達決心追隨陳經理,把分內事做好。試用階段
,一切算OK,陳經理看出大將進退有據,公司同事也對這位「資歷深、身段軟」大哥級同仁
表達善意。
打亂公司原有默契月 管太嚴招來抱怨
手中有了大將,陳經理開始放心多安排自己外地出差的任務,這期間大將也升到副理職務。
關鍵來了,開始有些部屬在陳經理出差回來後有抱怨,抱怨什麼呢?原來大將副理管太嚴了
。舉個例子,工程界的工作有時要到工地監督,有時需要和廠商打交道,過去陳經理體諒部
屬們沒有功勞,至少有苦勞,所以對下班時間沒有一定要求「打卡」。
然而,大將副理在陳經理不在辦公室的時間嚴格要求,不論同仁身在多遠處,都要趕回辦公
室打卡,才能正式下班。大將副理的立場很明確,他認為:主子不在,我有責任把一切搞定
。不料,卻把公司原來的生活秩序打亂了。也有人抱怨大將副理講話的口氣很差,總總這些
,讓陳經理決定殺殺大將副理的氣燄。
理想大將人才 秉持三不原則
「你的大將為何讓您感到失望呢?」
在請教陳經理的機會裡,陳經理毫不隱瞞地說:「前後有落差,算我看走眼。」
「什麼是理想的大將人才?」我繼續追問。
陳經理畢竟是職場老將,人看多了,歷練也多了,知道什麼是他要的人才,他說:「就像我
是總經理的大將,我絕對是以『輔佐』的身段,幫總經理解決問題。我儘量做到三『不』:
一、不增加總經理的工作量;二、不增加總經理的心理負擔;三、不增加總經理有關人事的
困擾。」
「所以,您的副理沒做到這個三『不』?」我問道。
「沒錯,我預備先口頭勸告他,希望他能改善,畢竟要栽培一個人才也不容易。」陳經理對
大將副理仍心存冀望。
5項成長途徑 自我栽培成大將
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種大將之風的感覺,你我都見識過,如今職場上仍有許多
競爭高手,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仍是要有方向,要有方法。以下5項成長途徑可以順利將
你推向大將之路,你想試試看嗎?
1 耳濡目染:儘量見識大將人才,懂得從旁耳濡目染地學習。
2 場面見習:儘量爭取追隨主管出席國際會議,多吸收大場面的冷靜風範。
3 挺身而出:有時工作上臨時需要人手出面解決問題,你毫不遲疑地挺身而出。
4 不出風頭:大將人才知道光芒要留給主管,絕不邀功,絕不強出頭。
5 見多識廣:由於人面廣、腦筋又靈活,所以遇到工作上的危機時,不至於驚慌失措,反
而懂得臨危不亂,安定辦公室同事,同時帶領同事化險為夷。(文/吳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