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
登入
中文(台灣)
English(US)
Q&A
線上人數:
90
首頁
公佈欄
公告
最新活動
學習中心
教學分享
統整
視覺藝術
音樂
素材分享
遊戲天地
專業論壇
線上諮詢
專業分享
(6)
推廣成果
活動花絮
研習花絮
投票中心
(2)
好站報報
The Arthur Rubinstein International Music Society
瑩瑋藝術翡翠文化博物館
表演打天下
蘭陽戲劇團
臺北市吉林國小黑光工作室
[
...更多
]
夥伴學校
台北市 - 活力四射南門國中
嘉義市 - 創意無限民族國小
台南市 - 舞藝超群中山國中
台南市 - 創意尖兵和順國小
國立臺東大學附小
協力團隊
新手上路
社群展示網站 (含線上使用手冊)
位置:
人文藝術學習網
>
專業分享
>
討論
請問安迪沃荷的生平
(系統管理者,
service@powercam.com.tw
, 2010-03-19 15:55)
1樓
您好,
我想了解安迪沃荷的生平
有沒有什麼資訊可以參考呢?
(系統管理者,
service@powercam.com.tw
, 2010-03-19 15:55)
2樓
安迪.沃荷(Andy Warhol)
1928-1987
當代美國畫家,也是普普藝術(Pop Art)的代表人之一。
一九二八年出生在美國賓夕威尼亞州,一九五二年赴紐約,以設計商業廣告維生,同時也開始創作,
以超級市場中的大眾通俗的日常用品為對象的畫作,這種方式在當時極為流行,他用油畫顏料、壓克力顏料和絲綢
、琺瑯等材料,在畫布上作畫,而題材包括麵包、報紙、菜單、可口可樂、商品紙箱,以及時下個人的畫像等,此
種以大眾文化為主題的表現方式陸續發展,從而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藝術所表現的大眾文化上去,甚至超越了畫
布的範圍,透過電影的影像,結合技術重複的再現,與慢動作畫面以
達到另類的視覺效果。
一九六二年,在他藝術生命中舉行首次個展,曾引起轟動。
六○年代後期,他轉入電影製片工作,這種影片的紀錄方式,也用在繪畫表現上。
七○年代,他繼續畫他具有公眾影響的人物肖像,和一些政治領導人物及社會新聞
所產生的重大事件,以絹印的方式,印在大畫布上,形成了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
運用了十種以上的色彩反覆印刷在畫布上,機械、幾何而帶有些許的冷漠,似乎遠離了
作者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如此的呈現卻隱藏著哀悼的情緒。這種大眾文化(Mass Culture)
的好萊塢式意義,也呈現出美國普普藝術的畫風與精神內涵。
安迪‧沃荷曾經說過:「如果你想知道我的一切,只需注視我繪畫的外貌,它全部都在那裡。」
安迪‧沃荷的作品在美術史上佔有相當的地位,正如他所說的,靜下心來細細的欣賞他的作品,
是一種最好的瞭解與對話。
安迪沃荷博物館 http://www.warhol.org/
安迪沃荷創作了一系列的名人絹印肖像,包括伊麗莎白泰勒(Liz Taylor)、傑克甘迺迪(Jackie Kennedy)
、詹姆士狄恩(JamesDean)、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貓王」艾維
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毛澤東、以及他於1986年最後歲月創作的自畫像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最具紀念性的「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1986年)。
1984年,亞歷山大艾奧麗斯藝廊gallerist Alexandre Iolas 委託安迪沃荷創作一系列以達文西「最後晚餐」
為主題的作品,安置在米蘭的聖瑪麗亞教堂對面展出,而瑪麗亞教堂即達文西原畫的放置處。結果,沃荷創
造將近100件根據該主題的作品,這一系列的作品於1987年在米蘭展出,一個月後沃荷去世,使得該創作的神
秘宗教性更加突顯。
安迪沃荷認為藝術與金錢掛勾,因此應該要努力把藝術商化。他的著名作品中,有一幅不斷複製家傳戶曉的金寶
湯圖案,就是宣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新一階段。他的作品中最常出?的是名人以及人們熟悉的事物,比如瑪莉蓮
夢露和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
1968年,安迪沃荷遭狂迷槍擊,重傷但撿回一命。1987年2月22日,他在紐約家中心臟病發逝世,享年59歲。他的身
家估計高達7億美元。
資料來源:
http://arts.edu.tw/art/web/index/specialist/content.jsp?GI=29&TI=420&p=1
© 2010 FormosaSoft Corp.
http://www.powercam.com.tw
service@powercam.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1928-1987
當代美國畫家,也是普普藝術(Pop Art)的代表人之一。
一九二八年出生在美國賓夕威尼亞州,一九五二年赴紐約,以設計商業廣告維生,同時也開始創作,
以超級市場中的大眾通俗的日常用品為對象的畫作,這種方式在當時極為流行,他用油畫顏料、壓克力顏料和絲綢
、琺瑯等材料,在畫布上作畫,而題材包括麵包、報紙、菜單、可口可樂、商品紙箱,以及時下個人的畫像等,此
種以大眾文化為主題的表現方式陸續發展,從而將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藝術所表現的大眾文化上去,甚至超越了畫
布的範圍,透過電影的影像,結合技術重複的再現,與慢動作畫面以
達到另類的視覺效果。
一九六二年,在他藝術生命中舉行首次個展,曾引起轟動。
六○年代後期,他轉入電影製片工作,這種影片的紀錄方式,也用在繪畫表現上。
七○年代,他繼續畫他具有公眾影響的人物肖像,和一些政治領導人物及社會新聞
所產生的重大事件,以絹印的方式,印在大畫布上,形成了震撼人心的藝術作品。
運用了十種以上的色彩反覆印刷在畫布上,機械、幾何而帶有些許的冷漠,似乎遠離了
作者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如此的呈現卻隱藏著哀悼的情緒。這種大眾文化(Mass Culture)
的好萊塢式意義,也呈現出美國普普藝術的畫風與精神內涵。
安迪‧沃荷曾經說過:「如果你想知道我的一切,只需注視我繪畫的外貌,它全部都在那裡。」
安迪‧沃荷的作品在美術史上佔有相當的地位,正如他所說的,靜下心來細細的欣賞他的作品,
是一種最好的瞭解與對話。
安迪沃荷博物館 http://www.warhol.org/
安迪沃荷創作了一系列的名人絹印肖像,包括伊麗莎白泰勒(Liz Taylor)、傑克甘迺迪(Jackie Kennedy)
、詹姆士狄恩(JamesDean)、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貓王」艾維
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毛澤東、以及他於1986年最後歲月創作的自畫像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最具紀念性的「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1986年)。
1984年,亞歷山大艾奧麗斯藝廊gallerist Alexandre Iolas 委託安迪沃荷創作一系列以達文西「最後晚餐」
為主題的作品,安置在米蘭的聖瑪麗亞教堂對面展出,而瑪麗亞教堂即達文西原畫的放置處。結果,沃荷創
造將近100件根據該主題的作品,這一系列的作品於1987年在米蘭展出,一個月後沃荷去世,使得該創作的神
秘宗教性更加突顯。
安迪沃荷認為藝術與金錢掛勾,因此應該要努力把藝術商化。他的著名作品中,有一幅不斷複製家傳戶曉的金寶
湯圖案,就是宣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新一階段。他的作品中最常出?的是名人以及人們熟悉的事物,比如瑪莉蓮
夢露和艾維斯普萊斯利(Elvis Presley)。
1968年,安迪沃荷遭狂迷槍擊,重傷但撿回一命。1987年2月22日,他在紐約家中心臟病發逝世,享年59歲。他的身
家估計高達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