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
登入
中文(台灣)
English(US)
Q&A
線上人數:
391
政治利維坦:視域融合與象徵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103學年度第1學期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
課程團隊
社群功能
社群首頁
文件區
(171)
行事曆
活動
(1)
討論區
(70)
即時塗鴉牆
問卷
(2)
相簿
(35)
申請加入社群
文件分類
[
總覽
]
總計劃介紹/管理
(4)
總計劃摘要
課群問題意識
課群目標與架構
分工合作機制
總(子)計畫成員
期末三班聯賽作品
子計畫說明/介紹
問題意識
課程目標
課程進度
成績考核
子計畫管理區
表單/資料下載
(16)
課程團隊介紹
閔宇經老師
教學及網站TA
課程講義
剪輯工作坊
(6)
上課教材
(8)
期中作業展示
(53)
期末作業展示
(13)
分組討論
(4)
蒼蠅王優良討論單
(4)
動物農莊優良討論單
(4)
一九八四優良討論單
(5)
網路原版書
(18)
延伸閱讀文章
(6)
剪報文章
(8)
youtube電影/相關介紹
(8)
偽雞小百科(大家一起寫)
(12)
電子報(共三期)
第一期第一版
第一期第二版
第二期
(1)
第三期
(1)
課群計畫主頁
常用連結
行政院新聞局97年度徵選優良電影劇本得獎名單
現代公民核心能力養成計劃
北區技專 圖書資源共享服務平台
健行科大 通識教育中心
公民核心能力課程改進子計畫公佈欄
[
...更多
]
社群資訊
訪客: 522412
文章: 171
討論: 70
公告: 16
容量: 剩餘
151.7 MB
(500 MB)
閱讀權限: 開放
分類:
教育學習 / 軟體系統
版主: 網站管理
副版主: 無
位置:
政治利維坦:視域融合與象徵
>
討論區
>
討論
古巴飛彈危機
(
重裝任務
)
(許博智,
wl03252792@gmail.com.tw
, 2014-12-28 19:32)
1樓
古巴飛彈危機
時間:1962年
背景:蘇俄為了鞏固卡斯楚的政權,幫助建造秘密飛彈基地,且供應飛彈,但被美軍偵查出來,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一次全國性廣播中將此事公開說出來,要求蘇俄撤回在古巴的飛彈,否美將予以炸燬,同時宣佈美進入緊急狀態,並下令海空軍嚴格檢查古巴的武器輸入。俄國乃提出美撤出土耳其的飛彈作為交換條件,被拒。雙方僵峙不下,差點引發另一戰爭。最後在取得美保證不進攻古巴後,同意拆除後飛彈,由聯合國秘書長監督拆除。
http://home.kimo.com.tw/zzviolet/couse-cuba.htm
四、古巴危機的始末
(一)危機前
一九六一年,甘迺迪和赫魯雪夫第一次在奧地利首都會面,但這一次的
會晤並未順利的建立起兩人的基本情誼。當時,這位蘇聯的領導頭目六十七
歲,是一名身經無數政治鬥爭的老手,發現年輕的美國總統既脆弱又無經驗,
於是逕向甘迺迪和美國挑釁。在白宮,甘迺迪和他的同僚曾經猜測赫魯雪夫
的動機何在,他們堅信赫魯雪夫的地位受控於蘇聯政府中同僚間的吹毛求
疵,他們懷疑赫魯雪夫在古巴大膽的舉動是試圖強化自身地位,用於對抗國
內競爭對手。
wfsh小論文得獎作品
6
在飛彈危機之前,甘迺迪已經逐漸關切蘇聯在古巴日益壯大的影響力,
並對該島的首腦人物卡斯楚與美政府利益相衝突的政策感到憂心。一九六一
年一月,前總統艾森豪以斷絕與古巴的所有外交關係,因為古巴與蘇聯關係
日益密切。三個月後的豬玀灣事件更迫使美國陷入艱難的政治窘境。
(二)危機中
美國自一九六一年年底即已懷疑蘇聯可能在古巴境內部署飛彈,不過蘇
聯卻一再否認。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三日,蘇聯駐美國大使都比林(
Anatoly
Dobrynin)向美國保證蘇聯瞭解運送攻擊性武器到古巴的危險性,蘇聯絕不
會採取此行動。
兩天後十月十五日,甘迺迪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特別助理邦迪(
McGeorge
Bundy)把美國 U-2 偵察機飛越古巴城鎮克里斯托巴(San Cristobal)所拍到
的照片拿給甘迺迪看。照片顯示,蘇聯在古巴首都哈瓦那(
Havana)西南五
十哩處興建蘇聯飛彈發射基地。邦迪同時報告說那些飛彈都可同時攜帶核子
彈頭,對西半球國家是致命威脅的武器。
(註三)
為因應古巴危機,甘迺迪特別召集了最親近的顧問,舉行一次特別會議,
並成立國家安全執行委員會(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簡稱 ExCom)
。其中的委員們都是來自政府各部門的主要顧問。對甘
迺迪以及執行委員們最大的困擾是,情報並沒指出攜帶核子彈頭的飛彈是否
已經部署在古巴。因為如果沒有彈頭,飛彈的威力有限,但反之如果有攜帶
核子彈頭,美國將面臨採取任何行動都可能遭受核彈報復的威脅。甘迺迪並
沒有一開始就讓美國人民知道,怕造成恐慌。因此他的日常行程並無改變。
(註
三)
在決策方面,委員中部分來自軍方的委員主張,立即轟炸古巴飛彈基地、
飛機跑道以及雷達基地。他們認為蘇聯應不致因美國的行動而向美國宣戰。
對這項主張甘迺迪與其胞弟羅伯甘迺迪都不贊成。另一項解決方案是由美國
駐聯合國大使史帝文生所提出:如果蘇聯撤走古巴的飛彈,美國也將放棄位
在古巴的軍事基地關塔那摩,並撤走位在土耳其的飛彈。但甘迺迪也並不贊
成,他認為這樣做只會讓全球感覺美國畏懼蘇聯位於古巴的飛彈。最後甘迺
迪採取以海軍艦隊封鎖古巴的方式,禁止任何攜帶攻擊性武器的船隻進入古
巴海域。此時甘迺迪瞭解他正面臨他所遭遇過的最大挑戰。這一次他也承受
了必須做決定的壓力,任何錯誤的決定或估算都可能導致戰爭。
(註三)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一甘迺迪向美國國民宣布此危機,透過電
視轉播告訴了全國人民,蘇聯在古巴境內部署了攻擊性飛彈,美國海軍正封
wfsh小論文得獎作品
7
鎖古巴,禁止任何攜帶攻擊性武器的船隻進入古巴海域。他並警告蘇聯如果
在古巴發射飛彈攻擊美國,美國將採取同樣行動報復攻擊蘇聯。在古巴危機
期間,甘迺迪與赫魯雪夫幾乎每天聯絡。十月二十六日星期五,古巴危機第
一次出現曙光,部分蘇聯高階外交官員建議,若美國答應不入侵古巴,蘇聯
就撤除古巴境內飛彈。於是赫魯雪夫以個人名義發了一封很長的電報給甘迺
迪,內容大致是善意的想解決此一棘手的大問題。然而,緊接著第一封電報,
美國又收到赫魯雪夫的第二封電報,但內容卻南轅北轍,非常負面。蘇聯在
紐約的外交官開始摧毀敏感的文件,而美國飛越古巴上空的一名飛行員又被
擊落喪生。此時武力空襲古巴似乎成了唯一解決之道。但甘迺迪與其親信幕
僚認為赫魯雪夫或許也承受了蘇聯軍事將領主張以武力解決問題的壓力。羅
伯建議不要理睬第二封電報只要針對第一封電報採取對策。甘迺迪聽從羅伯
的建議,並回復了赫魯雪夫,保證美國絕不入侵古巴,而且期盼和平早日歸
來。
(三)危機後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一早蘇聯就發回電。赫魯雪夫接受了甘迺迪的
條件並撤出古巴境內的飛彈。至此古巴飛彈危機暫告解除,核戰即將爆發的
威脅也終告暫時消退。
「為了自由,總是要付出很高的代價。美國人一向都付
出的。有一條路徑是我們絕不能選擇的,那就是屈服和妥協。」甘迺迪,一
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宣布封鎖古巴行動。
(註三)
伍、結論
一、外交:
從古巴危機看冷戰時期的美蘇外交,是我這篇小論文的題目,也是中心脈絡,
我循著這個方向做下來,我的確從中學到了不少。
第一,整個危機出現後,我認為美國的因應非常的冷靜,這時和我另一個動
機呼應到了。作為一個領袖甘迺迪冷靜的指揮整合幕僚,他的這一項因應措施使
我受益匪淺,那就是他在當時成立一個國家安全執行委員會,其目的就是集結全
國在此領域最聰明、最熟悉的人才,共同合作尋求解決之道。這個舉措使他自己
的實力更堅強、腦袋更多、更集思廣益,如此做出來的決策將更多元、更完善周
全。
第二,他身為一個領袖人物擁有的領袖氣息不在話下,我更學習的是在當下
危機時他的幕僚分成兩派。主張空襲古巴的主戰派,與其他認為再多次協商的溫
和派。當時兩方立場影響著甘迺迪,但是他始終不迅速決策,不輕易表露支持左
wfsh小論文得獎作品
8
或右,那是因為他當時必須藉助雙方的長才能力,雖然我們都能看出他似乎不主
張空襲或武力進攻,但他也不輕易表態,一再地思考以致最後做出最好的決定。
第三,整個外交管道當時情況危急時,雙方談判時並非用正式的外交管道,
這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媒體宣揚進而影響談判條件的曝光與溝通談判真實性的本
質,所以雙方都運用非官方人員進行秘密協商談判。其中一項技巧,在後來接近
白熱化戰事一觸即發時,美國派出甘迺迪的胞弟羅伯甘迺迪與蘇聯駐美大使私下
談判,美國仍強調主要立場不妥協,但這時關鍵來了,羅伯在雙方僵持沈默時提
出將土耳其飛彈做為交換,並保證美國絕不入侵古巴,最後加上這是來自美國最
高層的意思也就是甘迺迪的意思,頓時動搖了蘇聯的決心,以致最後和平以此解
決此危機。因為我們可以推測如果一開始羅伯就把這些條件一口氣攤開那想必蘇
聯會再得寸進尺,而美國將沒有談判的籌碼。所以這又是一項成功的談判技巧案
例。
二、危機:
危機方面,先從蘇聯方面來分析,蘇聯之所以會有這動作我想是與我前面正
文「古巴危機的始末-危機前」論述的一樣,赫魯雪夫發現年輕的新美國總統感
覺既脆弱又無經驗,而他本身是一名身經無數政治鬥爭的老手,於是逕向甘迺迪
和美國挑釁。但另一方面白宮揣測他的動機是赫魯雪夫的地位受控於蘇聯政府中
同僚間的吹毛求疵,他們懷疑赫魯雪夫在古巴大膽的舉動試圖強化自身地位,用
於對抗國內競爭對手。不過蘇聯的舉動我綜合上述論點認為,他們這大膽的舉動
是在測試美國的底限與挑釁。
當時正是冷戰期間雙方的任何動作都蘊含深意。這舉動意味告訴美國我蘇聯
已經隨時能攻擊美國,蘇聯已經部署到你門前了。而我假設如果蘇聯這步策略成
功使美國讓步,因此打擊了甘迺迪,那也許現在的局勢將完全改觀。因為如果此
舉成功,蘇聯將保存了在古巴的飛彈,即使未使用這些飛彈,但仍足以帶給蘇聯
在軍事對峙和武力協商等方面一項厲害的籌碼。
美國方面,古巴就如同是美國的後院,當一個心腹大患在你家後院設了個飛
彈,隨時將有可能攻擊你,我想大家都會緊張與惱怒吧!美國也是同樣感受,所
以這危機可稱做冷戰的一個轉捩點與重點。其中甘迺迪如此的睿智與強硬我想是
赫魯雪夫出乎意料的,甘迺迪的決策是謹慎的,要是稍有閃失太過魯莽,有可能
將引起第三次的世界大戰,而現在也有改觀的可能,因為當時蘇聯也有核子武器
了,蘇聯不一定會輸,但甘迺迪冷靜睿智的化解了危機。而危機之後赫魯雪夫試
圖將蘇聯勢力擴展至加勒比海的企圖終告失敗。在國內承受龐大的壓力並危及自
身信用的情況下,自覺是該退隱了。而甘迺迪因處理得當在國內聲望如日中天。
出處
http://202.43.196.230/search/cache?ei=UTF-8&p=%E5%8F%A4%E5%B7%B4%E9%A3%9B%E5%BD%88%E5%8D%B1%E6%A9%9F&pstart=1&b=71&u=lib.wfsh.tp.edu.tw/text/91%25A4U/%25B1o%25BC%25FA%25A7@%25AB%7E/%25B1q%25A5j%25A4%25DA%25A6M%25BE%25F7%25AC%25DD%25B8%25DE%25B2%25A7%25AA%25BA%25AC%25FC%25C4%25AC%25A5%7E%25A5%25E6%25A1%5D%25AA%25C01%25A1%5E.pdf&w=%E5%8F%A4%E5%B7%B4+%E9%A3%9B%E5%BD%88+%E5%8D%B1%E6%A9%9F&d=B84D310785&icp=1&.intl=tw
本課群計畫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支持
rnrnrn
© 2010 FormosaSoft Corp.
http://www.powercam.com.tw/
service@powercam.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時間:1962年
背景:蘇俄為了鞏固卡斯楚的政權,幫助建造秘密飛彈基地,且供應飛彈,但被美軍偵查出來,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二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一次全國性廣播中將此事公開說出來,要求蘇俄撤回在古巴的飛彈,否美將予以炸燬,同時宣佈美進入緊急狀態,並下令海空軍嚴格檢查古巴的武器輸入。俄國乃提出美撤出土耳其的飛彈作為交換條件,被拒。雙方僵峙不下,差點引發另一戰爭。最後在取得美保證不進攻古巴後,同意拆除後飛彈,由聯合國秘書長監督拆除。
http://home.kimo.com.tw/zzviolet/couse-cuba.htm
四、古巴危機的始末
(一)危機前
一九六一年,甘迺迪和赫魯雪夫第一次在奧地利首都會面,但這一次的
會晤並未順利的建立起兩人的基本情誼。當時,這位蘇聯的領導頭目六十七
歲,是一名身經無數政治鬥爭的老手,發現年輕的美國總統既脆弱又無經驗,
於是逕向甘迺迪和美國挑釁。在白宮,甘迺迪和他的同僚曾經猜測赫魯雪夫
的動機何在,他們堅信赫魯雪夫的地位受控於蘇聯政府中同僚間的吹毛求
疵,他們懷疑赫魯雪夫在古巴大膽的舉動是試圖強化自身地位,用於對抗國
內競爭對手。
wfsh小論文得獎作品
6
在飛彈危機之前,甘迺迪已經逐漸關切蘇聯在古巴日益壯大的影響力,
並對該島的首腦人物卡斯楚與美政府利益相衝突的政策感到憂心。一九六一
年一月,前總統艾森豪以斷絕與古巴的所有外交關係,因為古巴與蘇聯關係
日益密切。三個月後的豬玀灣事件更迫使美國陷入艱難的政治窘境。
(二)危機中
美國自一九六一年年底即已懷疑蘇聯可能在古巴境內部署飛彈,不過蘇
聯卻一再否認。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三日,蘇聯駐美國大使都比林(
Anatoly
Dobrynin)向美國保證蘇聯瞭解運送攻擊性武器到古巴的危險性,蘇聯絕不
會採取此行動。
兩天後十月十五日,甘迺迪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特別助理邦迪(
McGeorge
Bundy)把美國 U-2 偵察機飛越古巴城鎮克里斯托巴(San Cristobal)所拍到
的照片拿給甘迺迪看。照片顯示,蘇聯在古巴首都哈瓦那(
Havana)西南五
十哩處興建蘇聯飛彈發射基地。邦迪同時報告說那些飛彈都可同時攜帶核子
彈頭,對西半球國家是致命威脅的武器。
(註三)
為因應古巴危機,甘迺迪特別召集了最親近的顧問,舉行一次特別會議,
並成立國家安全執行委員會(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簡稱 ExCom)
。其中的委員們都是來自政府各部門的主要顧問。對甘
迺迪以及執行委員們最大的困擾是,情報並沒指出攜帶核子彈頭的飛彈是否
已經部署在古巴。因為如果沒有彈頭,飛彈的威力有限,但反之如果有攜帶
核子彈頭,美國將面臨採取任何行動都可能遭受核彈報復的威脅。甘迺迪並
沒有一開始就讓美國人民知道,怕造成恐慌。因此他的日常行程並無改變。
(註
三)
在決策方面,委員中部分來自軍方的委員主張,立即轟炸古巴飛彈基地、
飛機跑道以及雷達基地。他們認為蘇聯應不致因美國的行動而向美國宣戰。
對這項主張甘迺迪與其胞弟羅伯甘迺迪都不贊成。另一項解決方案是由美國
駐聯合國大使史帝文生所提出:如果蘇聯撤走古巴的飛彈,美國也將放棄位
在古巴的軍事基地關塔那摩,並撤走位在土耳其的飛彈。但甘迺迪也並不贊
成,他認為這樣做只會讓全球感覺美國畏懼蘇聯位於古巴的飛彈。最後甘迺
迪採取以海軍艦隊封鎖古巴的方式,禁止任何攜帶攻擊性武器的船隻進入古
巴海域。此時甘迺迪瞭解他正面臨他所遭遇過的最大挑戰。這一次他也承受
了必須做決定的壓力,任何錯誤的決定或估算都可能導致戰爭。
(註三)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二日星期一甘迺迪向美國國民宣布此危機,透過電
視轉播告訴了全國人民,蘇聯在古巴境內部署了攻擊性飛彈,美國海軍正封
wfsh小論文得獎作品
7
鎖古巴,禁止任何攜帶攻擊性武器的船隻進入古巴海域。他並警告蘇聯如果
在古巴發射飛彈攻擊美國,美國將採取同樣行動報復攻擊蘇聯。在古巴危機
期間,甘迺迪與赫魯雪夫幾乎每天聯絡。十月二十六日星期五,古巴危機第
一次出現曙光,部分蘇聯高階外交官員建議,若美國答應不入侵古巴,蘇聯
就撤除古巴境內飛彈。於是赫魯雪夫以個人名義發了一封很長的電報給甘迺
迪,內容大致是善意的想解決此一棘手的大問題。然而,緊接著第一封電報,
美國又收到赫魯雪夫的第二封電報,但內容卻南轅北轍,非常負面。蘇聯在
紐約的外交官開始摧毀敏感的文件,而美國飛越古巴上空的一名飛行員又被
擊落喪生。此時武力空襲古巴似乎成了唯一解決之道。但甘迺迪與其親信幕
僚認為赫魯雪夫或許也承受了蘇聯軍事將領主張以武力解決問題的壓力。羅
伯建議不要理睬第二封電報只要針對第一封電報採取對策。甘迺迪聽從羅伯
的建議,並回復了赫魯雪夫,保證美國絕不入侵古巴,而且期盼和平早日歸
來。
(三)危機後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一早蘇聯就發回電。赫魯雪夫接受了甘迺迪的
條件並撤出古巴境內的飛彈。至此古巴飛彈危機暫告解除,核戰即將爆發的
威脅也終告暫時消退。
「為了自由,總是要付出很高的代價。美國人一向都付
出的。有一條路徑是我們絕不能選擇的,那就是屈服和妥協。」甘迺迪,一
九六二年十月二十二日宣布封鎖古巴行動。
(註三)
伍、結論
一、外交:
從古巴危機看冷戰時期的美蘇外交,是我這篇小論文的題目,也是中心脈絡,
我循著這個方向做下來,我的確從中學到了不少。
第一,整個危機出現後,我認為美國的因應非常的冷靜,這時和我另一個動
機呼應到了。作為一個領袖甘迺迪冷靜的指揮整合幕僚,他的這一項因應措施使
我受益匪淺,那就是他在當時成立一個國家安全執行委員會,其目的就是集結全
國在此領域最聰明、最熟悉的人才,共同合作尋求解決之道。這個舉措使他自己
的實力更堅強、腦袋更多、更集思廣益,如此做出來的決策將更多元、更完善周
全。
第二,他身為一個領袖人物擁有的領袖氣息不在話下,我更學習的是在當下
危機時他的幕僚分成兩派。主張空襲古巴的主戰派,與其他認為再多次協商的溫
和派。當時兩方立場影響著甘迺迪,但是他始終不迅速決策,不輕易表露支持左
wfsh小論文得獎作品
8
或右,那是因為他當時必須藉助雙方的長才能力,雖然我們都能看出他似乎不主
張空襲或武力進攻,但他也不輕易表態,一再地思考以致最後做出最好的決定。
第三,整個外交管道當時情況危急時,雙方談判時並非用正式的外交管道,
這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媒體宣揚進而影響談判條件的曝光與溝通談判真實性的本
質,所以雙方都運用非官方人員進行秘密協商談判。其中一項技巧,在後來接近
白熱化戰事一觸即發時,美國派出甘迺迪的胞弟羅伯甘迺迪與蘇聯駐美大使私下
談判,美國仍強調主要立場不妥協,但這時關鍵來了,羅伯在雙方僵持沈默時提
出將土耳其飛彈做為交換,並保證美國絕不入侵古巴,最後加上這是來自美國最
高層的意思也就是甘迺迪的意思,頓時動搖了蘇聯的決心,以致最後和平以此解
決此危機。因為我們可以推測如果一開始羅伯就把這些條件一口氣攤開那想必蘇
聯會再得寸進尺,而美國將沒有談判的籌碼。所以這又是一項成功的談判技巧案
例。
二、危機:
危機方面,先從蘇聯方面來分析,蘇聯之所以會有這動作我想是與我前面正
文「古巴危機的始末-危機前」論述的一樣,赫魯雪夫發現年輕的新美國總統感
覺既脆弱又無經驗,而他本身是一名身經無數政治鬥爭的老手,於是逕向甘迺迪
和美國挑釁。但另一方面白宮揣測他的動機是赫魯雪夫的地位受控於蘇聯政府中
同僚間的吹毛求疵,他們懷疑赫魯雪夫在古巴大膽的舉動試圖強化自身地位,用
於對抗國內競爭對手。不過蘇聯的舉動我綜合上述論點認為,他們這大膽的舉動
是在測試美國的底限與挑釁。
當時正是冷戰期間雙方的任何動作都蘊含深意。這舉動意味告訴美國我蘇聯
已經隨時能攻擊美國,蘇聯已經部署到你門前了。而我假設如果蘇聯這步策略成
功使美國讓步,因此打擊了甘迺迪,那也許現在的局勢將完全改觀。因為如果此
舉成功,蘇聯將保存了在古巴的飛彈,即使未使用這些飛彈,但仍足以帶給蘇聯
在軍事對峙和武力協商等方面一項厲害的籌碼。
美國方面,古巴就如同是美國的後院,當一個心腹大患在你家後院設了個飛
彈,隨時將有可能攻擊你,我想大家都會緊張與惱怒吧!美國也是同樣感受,所
以這危機可稱做冷戰的一個轉捩點與重點。其中甘迺迪如此的睿智與強硬我想是
赫魯雪夫出乎意料的,甘迺迪的決策是謹慎的,要是稍有閃失太過魯莽,有可能
將引起第三次的世界大戰,而現在也有改觀的可能,因為當時蘇聯也有核子武器
了,蘇聯不一定會輸,但甘迺迪冷靜睿智的化解了危機。而危機之後赫魯雪夫試
圖將蘇聯勢力擴展至加勒比海的企圖終告失敗。在國內承受龐大的壓力並危及自
身信用的情況下,自覺是該退隱了。而甘迺迪因處理得當在國內聲望如日中天。
出處
http://202.43.196.230/search/cache?ei=UTF-8&p=%E5%8F%A4%E5%B7%B4%E9%A3%9B%E5%BD%88%E5%8D%B1%E6%A9%9F&pstart=1&b=71&u=lib.wfsh.tp.edu.tw/text/91%25A4U/%25B1o%25BC%25FA%25A7@%25AB%7E/%25B1q%25A5j%25A4%25DA%25A6M%25BE%25F7%25AC%25DD%25B8%25DE%25B2%25A7%25AA%25BA%25AC%25FC%25C4%25AC%25A5%7E%25A5%25E6%25A1%5D%25AA%25C01%25A1%5E.pdf&w=%E5%8F%A4%E5%B7%B4+%E9%A3%9B%E5%BD%88+%E5%8D%B1%E6%A9%9F&d=B84D310785&icp=1&.int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