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罪惡的根源在人性的本質,並不在於社會或環境的缺陷。這正是一九八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 1911~1993),在他最負盛名的小說《蒼蠅王》(The Lord of Flies, 1954),所要表達的主題。高汀在公開答詢時說:
全書的主題嘗試把人類社會的缺陷,溯源到人性的缺陷。其寓意無非是說,社會的型態維繫於個人的道德性,而不是任何的政治制度,無論這個制度多麼合理或多麼受人尊崇。
探討人性處境的寓言
《蒼蠅王》表面上描寫一群英國男童,年紀從六歲至十二歲,在核子戰爭的威脅下,飛機在疏散時遭到擊毀,被棄置荒島的故事。全書充滿複雜的象徵手法,在虛構的時空場景,上演一齣人性墮落的實驗劇,高汀明說這是一則寓言(fable)。
小說頭尾兩次提到貝冷汀(R. M. Byllantyne)的《珊瑚島》(Coral Island, 1858),高汀似乎有意解構這部高舉英國文明的歷險作品。貝冷汀讓三個英國青年--18歲的傑克,15歲的拉爾佛,14歲的彼得金--在珊瑚島建立井然有序的社會。貝冷汀的角色相愛互助,危險和威脅純粹來自外在環境,有鯊魚、海盜和充滿敵意的土著,最後土人還轉變成為基督徒,作者營造一幅理想的烏托邦國度。高汀卻讓一群英國孩童,在完全沒有外在威脅的富庶樂園,逐步退化為野蠻人,表達他對人性複雜的悲觀見解。
http://galilee.campus.org.tw/lost_of_innocence.html
因為,罪惡的根源在人性的本質,並不在於社會或環境的缺陷。這正是一九八三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威廉‧高汀(William Golding, 1911~1993),在他最負盛名的小說《蒼蠅王》(The Lord of Flies, 1954),所要表達的主題。高汀在公開答詢時說:
全書的主題嘗試把人類社會的缺陷,溯源到人性的缺陷。其寓意無非是說,社會的型態維繫於個人的道德性,而不是任何的政治制度,無論這個制度多麼合理或多麼受人尊崇。
探討人性處境的寓言
《蒼蠅王》表面上描寫一群英國男童,年紀從六歲至十二歲,在核子戰爭的威脅下,飛機在疏散時遭到擊毀,被棄置荒島的故事。全書充滿複雜的象徵手法,在虛構的時空場景,上演一齣人性墮落的實驗劇,高汀明說這是一則寓言(fable)。
小說頭尾兩次提到貝冷汀(R. M. Byllantyne)的《珊瑚島》(Coral Island, 1858),高汀似乎有意解構這部高舉英國文明的歷險作品。貝冷汀讓三個英國青年--18歲的傑克,15歲的拉爾佛,14歲的彼得金--在珊瑚島建立井然有序的社會。貝冷汀的角色相愛互助,危險和威脅純粹來自外在環境,有鯊魚、海盜和充滿敵意的土著,最後土人還轉變成為基督徒,作者營造一幅理想的烏托邦國度。高汀卻讓一群英國孩童,在完全沒有外在威脅的富庶樂園,逐步退化為野蠻人,表達他對人性複雜的悲觀見解。
http://galilee.campus.org.tw/lost_of_innocen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