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登入
【側身觀察】以身體為經,以文化/社會/健康為緯所交織的優質課群
by 網站管理, 2015-10-17 16:33, 人氣(1264)


以身體為經以文化/社會/健康為緯所交織的優質課群

中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莊明哲

 

    承蒙閔宇經教授多日前的邀請,希望能針對本計畫「身體與文化課群」作一個側身觀察。閔教授長期關注並推動相關議題的教學、研究工作,已累積許多成果,令人敬佩。能有此機會瀏覽本課群的3個教學網站,實在是既高興又榮幸。

    本課群(「身體與文化」課群計畫)是教育部技職司首次推動的「104年教育部技專校院推動通識課程革新計畫」的獲補助計畫由於是技職司首次辦理有其品質上的要求與指標上的意涵能獲得肯定極為不易

    檢視今(104)年初甫通過的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一條即載明「為建立技術及職業教育人才培育制度,培養國人正確職業觀念,落實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特色,培育各行業人才,特制定本法。」說明技專校院以務實致用為目標,在此情形下,通識教育的推動需要更多的關注與支援。技職司的作法即是以政策支持通識教育,讓各校擔任通識教育課程的老師能有一個平台發揮更大的熱情。

    本課群由閔宇經教授吳美玲教授邵承芬教授共同執行所教授課程依序分別為身體的哲學思維」、「性別與社會」與「歷史中的身體文化」。這三門課都是選修課程,需要與其他課程競爭。

    閔宇經教授的「身體的哲學思維」課程,期待該課程「以身為度」,從那些尋常被我們看見的「看見」裡,找出不曾被看見的看見。在18週課程設計邏輯中,以「傳遞-知識探索、「擴散-思辨解決、以及「應用-社會實踐等方式操作本課程並運用網站平台拉住學生的交流與學習成效記錄其間的互動同時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到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及課程的「基本性」、「整合性」與「穿越性」的可能性,相當難得。

    吳美玲教授的「性別與社會」課程,規劃從性別的觀點探討身體與文化的問題,引導學生檢視自己生命中性別、身體與文化的關係,並進一步對傳統性別規範與觀念下,許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物進行深度思考與反思。

    觀察可知吳美玲教授運用「翻轉教室」的理念,鼓勵學生在課前閱讀及資料蒐集,並在課堂上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發聲,表達自己課前預習的成果。其具體作法是教師根據課程單元的學習重點,預先製作講義、影片或指定閱讀文章等,預先放置於學校的教學平台上,讓學生於上課前事先觀看。此外,為確認學生能認真觀看,擬運用一些小技巧,例如:請學生上教學平台的討論區進行討論、將課程內容做成摘要或書寫心得、準備1-2個問題提問、回答教師所提出的相關問題或於課堂中抽點學生回答問題。本課程亦運用網站平台拉住學生的交流與學習成效,提供上課討論的材料與記錄其間的互動。

    邵承芬教授的「歷史中的身體文化」課程,從歷史的脈絡系統的依著時間/空間的關係,將身體衍生出的四大文化介紹給同學,包含了飲食文化審美文化服飾文化與性別文化讓同學們了解到身體的奧妙及其重要性,不僅是關乎個人的健康,更影響著整個社會與國家的運作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並從而反思及審視自己的身體。而課程的架構即是依此概念平衡的安排,每個主題3週,相當合適。

    如同前兩門課程,「歷史中的身體文化」課程也有專屬的教學網站,設置「教材分享區」達到多元化的學習;另設置「小組互動區」提供互動式學習交流的空間。更規劃發行104-1健行科大身體與文化課群計畫電子報」,提供了多元交流、即時溝通、呈現學習成果的管道,這還牽涉到維護管理、邀稿、審稿等問題,十分不易。

    整體觀察,以上三門課程是以身體為經,以文化/社會/健康為緯所交織的優質課群。三門課程彼此不同也彼此呼應,主題明確發展相互支撐,可以顯現每一個計畫主持人在呈現課群整體面貌的功力。也看到了每位主持人想要達成的目標。但是依據以往的操作經驗考量師生的真實負荷未來可以適度的聚焦於幾個主題讓同學的學習更有機會積累為知識經驗

    例如性別與社會課程在第15週安排了醫療與性別」議題,在第16週安排了「文學、繪本與性別」議題,這兩個議題都只有一週,在整個課程架構中相對單薄,或許這兩個其中之一可以割捨一個,讓留下來的議題變成2週的深度發展。

    「身體的哲學思維」課程呈現了主持人的大尺度想望,第2週的起手式精彩的區分身體的類別,包含自然的身體、社會的身體、虛擬的身體。主持人必然同意涂爾幹(E.Durkheim)的名言:「社會的整體,不能化約為個人的總和。」亦即,社會雖是由個體所組成,但卻不僅僅是所有個體的總和,它還生出了所謂的獨立於個人之外的「文化」。筆者猜想,既然課群名稱是「身體與文化」,似乎正說明了探討的主體是從身體出發再走向社會,而且大比例的在「社會的身體」中停留與思索。若是這樣,課程的安排未來或可朝此方向持續靠攏。

    每個人的眼睛所看見的事物常受到個人的偏好、慣習、訓練而影響,筆者亦不例外。在觀察中,筆者其實看見了許多,非常激賞主持人的用心,但在腦海中形成意義並加以篩選出來的卻是片面而有限,疏漏之處必然許多,還請多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