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登入
影像2Q:清代台灣有哪三大抗官事件?始末如何?
1樓
自從1683年清朝將台灣劃歸版圖,設官治理,官民間有哪些衝突事件,事件的起困與經過是如何呢?
2樓
朱一貴事件   林爽文事件  戴潮春事件

朱一貴原名朱祖,福建漳州長泰縣人,1714年來臺,曾任衙役,後以養鴨為生,人稱「鴨母王」。1721年4月,朱氏鑑於地方官貪墨苛擾,鳳山轄境內百姓怨聲載道,遂以「反清復明」及「官逼民反」為口號,與杜君英各領閩、粵籍人士起事,聚眾數萬。清軍武備廢弛,節節敗退。5月,朱氏入居臺廈道署,自稱中興王,建國號大明,年號永和。其後攻下諸羅,自起事後十餘日間,全臺俱陷,惟不久即發生內訌,清廷派遣閩浙總督覺羅滿保坐鎮廈門指揮平臺軍事,由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與南澳鎮總兵藍廷珍率兵平亂,起事部眾潰散,朱一貴被捕處死。事件後,清廷設置巡臺御史監督吏治、允許在府縣治築城,並在北路增設行政區劃。

林爽文,出生於漳州府平和縣,1773年來臺,卜居大里杙(今臺中縣大里市),為地方豪強;1784年入天地會,成為領袖人物。1786年,諸羅縣楊氏兄弟為爭家產而結會互鬥,地方官員藉此嚴緝會黨。大里杙天地會眾遂擁林爽文領導抗官。1787年,林氏以「剿除貪污,拯救萬民」為口號,在茄荖山(今南投縣草屯)豎旗起事,清兵戰力不足,旋陷彰化、諸羅兩城,臺灣知府以下多名官員被殺,林氏獲推為「順天大盟主」。同時,南路會黨亦推莊大田為首,攻陷鳳山縣。是年3月,南北兩路會黨合攻府城,為總兵柴大紀和義民所阻,雙方相持不下。清廷為平亂而屢調大軍;6月,派遣協辦大學士福康安來臺督軍;11月攻克大里杙,林爽文逃往內山,翌年元月為義民執往獻官,南路會黨隨之潰散,事件始告平定,為清代臺灣規模最大之民變。乾隆感於諸羅縣民助守縣城,急功嚮義,特改諸羅之名為「嘉義」,沿用至今。

戴潮春,漳州府龍溪縣人,世居彰化縣四張犁(今臺中市北屯),世代為北陸協稿識,家鉅富。1861年因受北路協副將勒索而辭職返鄉。其為圖自保,乃擴張其兄所創之八卦會,辦理團練,協助官府緝盜。因聲勢浩大,臺灣道孔昭慈擬加以查辦。戴氏獲悉,乃決意起事,1862年3月攻入彰化城,獲推為大元帥,不久改稱東王。其後,大甲以南、嘉義以北紛紛響應,迄1864年臺灣道丁曰健與陸路提督林文察率師圍剿,方告平定,前後三年,為清領時期歷時最久之抗官事件。

3樓
1721年「鴨母王」朱一貴舉兵抗清,爆發一次大規模的民變,震動全台,也驚動大清朝廷。
4樓
朱一貴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