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群登入
【他山之石】跨領域革新計畫-人文‧藝術與科技的演義實踐/曾時模
by 網站管理, 2016-09-28 15:27, 人氣(1048)

人文‧藝術與科技的演義實踐

曾時模

  跨領域合作的夢幻想像

   跨領域合作一直是個很熱門的詞彙,無論在產業或學術領域都推展已久,真正要執行跨領域合作除了有想法以外,還需要有願景與勇於嘗試的衝勁。剛接到劉老師邀請到要籌畫這個課群計畫時,內心是有些擔心,因為時間緊迫加上對另一位陳老師不熟,如何整合國文、數位影像與3D列印,是需要費心思考。

  之前未曾思考過這樣的結合,於是以自己專長與現階段授課內容為出發點進行跨領域的整合。平常授課內容以數位攝影為主,下半學期會帶入簡單影片製作的內容,但是為了要規劃課群計劃,每位老師必須在授課容上有所突破與精進,因此將前半部攝影部分濃縮為四周,再將後半部影片製作部分加強,因此大膽加入劇本與腳本製作與影片拍攝、後製等內容,一方面授課內容仍符合「數位影像藝術」課程名稱,同時加入動態影片企畫與製作內容,這無疑是給自己很大的挑戰與風險,同樣的其他老師也面臨相同挑戰。

   劉老師的「戲劇文化與社會」必須將原本課程內容作延伸,不再只是欣賞別人的作品,得開始學著自己動手寫故事和編寫劇本,從角色塑造、自編故事、撰寫劇本全部要自己來,最重要的是必須能真的拍成影片在期末作發表,相信這也是未曾有過學習經驗。而「戲劇文化與社會」所編寫故事與劇本及角色塑造,一方面提供給「數位影像藝術」課程先依據劇本場景及對白製作戲劇腳本,依據腳本以布袋戲表演方式拍成影片,再經過後製配上音效與字幕完成成果影片。另一方面,也將劇本及角色塑造內容提供給陳老師「逆向工程整合概論」課程,以3D列印方式將戲偶製作完成,結合這三個領域的專業來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跨領域課群計畫建構基礎

  課群計畫規劃之初,必須將原本三個課程內容做延伸、尋求專家協助與執行方法與策略三個面向作思考:

1.     課程延伸─

  計畫規劃之初必須了解每一門課程原本授課內容與方式,評估每一門課可以發揮到何種程度,不宜讓授課老師完全放棄原本授課內容,但又必須讓每一門課程突破現有框架,就原本內容再行發展出具有共同目標之授課內容,例如:戲曲欣賞→ 戲曲創作;數位攝影→影片製作;3D列印→戲偶製作,這樣轉變看似簡單,但執行起來極具挑戰性但又值得試試看,這樣又可以將兩兩課程合作協同教學發展出新教學內容(圖一),例如:戲曲創作VS戲偶製作→ 角色塑造、偶頭製作戲曲創作VS影片製作→   劇本創作、腳本繪製影片製作VS戲偶製作→    戲偶造型、舞台設計,最後將這三個課程結合起來,跨領域合作就可以完成「布袋戲演出」的成果展現,而個別課程又有劇本、戲偶、影片三種作品的具體產出。

 

2.     專家協助─

  課群計畫要執行必定會面臨必須跨界找專家協助的問題,因此,在計畫擬定之初就已經考慮好須聘請與戲曲劇本編寫創作、戲偶造型製作、戲偶操作與影片製作等實務專家協助,當初規劃如下:

‧劇本編寫創作─

  我們邀請員林光興閣林宏憲先生(圖二)來指導我們劇本寫作,原本布袋戲是不需要劇本,演出者都練就「腹內戲」演出功力,只須要有故事大綱就可以自由發揮臨場應變演出。林宏憲先生師承父親林啟東(鄭武雄)先生,民國四、五十年代全台灣內台戲最頂尖五位名人之一,據林宏憲先生描述父親遺留劇本高達5000集之多,是極少數會紀錄完整劇本布袋戲演出者,林先生回憶說當年他父親經常一天超過一萬元門票收入,舞台魅力幾乎可與黃俊雄真五洲布袋戲相媲美。正因為鄭武雄先生生前留下大批演出劇本,因此,我們邀請林宏憲先生來講授劇本編寫就意義重大。


 

‧戲偶造型製作─

  我們邀請在雲林地區頗負盛名「炎卿木偶刻社」徐俊文先生(圖三)來講授戲偶雕刻及戲偶造型技法,徐俊文師承父親徐炎卿先生技法,從事戲偶雕刻30年,雲林地區知名布袋戲團都曾經用過他雕刻戲偶,屆時將請徐俊文先生講授如何將一塊原本毫無生命的木頭,經他巧手雕刻及他的團隊彩繪與造型組合下,變成一尊尊富有肢體身段及造型亮麗布袋戲偶。徐先生將分享他與父親50年來精心製
作的不傳之密,敬請期待!

 

 ‧操偶演出技巧─

  黃世志先生(圖四)為布袋戲大師黃俊雄最後一個入室弟子,早年在黃俊雄布袋戲班受大師指導多年,後來加入霹靂布袋戲擔任操偶師,後因手臂受傷而退出劇組,因緣際會自組「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在各地演出,並擔任雲科大、虎科大及多所國中、國小布袋戲社團指導老師,將自己豐富經歷無私傳授給學生社團成員,本次應邀前來與同學分享與示範他布袋戲表演經驗,並將現場模擬各種角色口白與身段,相信會是一場令人難忘的傳統戲劇饗宴。


 

3.     計畫執行─

  本課群計畫結合藝術與人文、機械工程二大領域三門課程(表一),為實質跨領域整合課群計畫,在縱向課程內容編排及橫向課程彼此相互連結都經過仔細斟酌,避免協同教學流於形式而無法發揮效用,課程規畫之初即先將各科教授課程大綱確立,並衡量三位授課教師專長領域,授課內容可以相互協同教學,再輔以專家適時加入協助指導教學,務必讓本課群師生能藉由本課群計畫之實施發揮教學相長之成效,並在專家協助下得到更具體學習成果。茲就授課教師、教學助理、專家及學生在本課群計畫中之協同角色任務說明:

‧授課教師─

負責教授縱向課程內容及其他課程橫向協同教學,平時與學生討論互動、帶領課程實作、邀請專家、安排各項教學活動,成果發表時也展現教學成果。

‧教學助理─

平時負責協助教學、準備教材、收發學習單與討論紀錄、整理學習檔案,成果展示時能協助製作成果海報與製作成果冊。

‧專家─

講授個人專業技能與知識、個人經驗傳承、解答學生疑惑、提供專業諮詢,期末時展現專家指導成果。

‧學生─

平時配合參與教學活動、填寫學習單、參與課程實作,期末成果發表時能呈現這學期具體學習成果。

表一:三大領域課程內容編輯參考


跨越藩籬突破框架的新嘗試

  本課群著重於把古典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將腦中的創意化成具體可行的方案並完成實作成品。因此,「戲劇文化與社會」、「數位影像藝術」及「逆向工程整合概論」皆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起點,不僅是新編故事要有創新的思維,戲偶製作、戲偶影片拍攝都是一種新的跨界嘗試,故創新思維亦是課群的重要核心能力,發揮創造本能亦是本課群追求最終目標。

 

發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