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05-1通識課程革新計畫【詮釋閱讀與想像創生】課群
『閱讀與想像:歷史記憶』
第二場科際協同教學
原鄉情結與英雄旅程
時間:105年11月01(二)13:00-15:00
地點:行政大樓A828
任課教師:邵承芬老師
協同教師:陳進益老師
■序幕:
所有故事都包含幾項在神話、童話、夢境與電影中能找得到的基本元素。我們將這些基本元素統稱為「英雄旅程」。—佛格勒,《作家之路》(2013:
38)
坎伯在《千面英雄》中發現所有文學作品中恆久不變的主題:「單一神話」(monomyth)。「英雄旅程」這個模式共存於不同時空文化之中,人類有無數的面貌、有成千上萬的故事,但都有一樣的基本形式,因為「英雄旅程」源自人心最深處、影響最深遠的元素。
佛格勒稍微修改了坎伯所提出的「英雄旅程」大綱,提出英雄的十二個歷程:
~編劇創作的指引圖~
[平凡世界→歷險的召喚→拒絕召喚→遇上師父→跨越第一道門檻]→[試煉、盟友、敵人→進入洞穴最深處→苦難折磨]→[獎賞→回歸之路→復甦→帶著仙丹歸返]
◆隔離
◆下凡與啟蒙
◆歸返
■文本簡介:
<原鄉人>是作者鍾理和的一篇短文,敘述著小時候與成長過程中接觸及感受到的人際關係,在文章中作了一番深刻的盤點與描述。
這些人有原鄉人/福佬人/日本人,其中尤以原鄉人刻畫的最為細膩與鮮明,鮮明到讓他想要歸返到這個心中與週遭人談論的原鄉,於是乎展開了一場自我追尋的英雄旅程。
最終作者對原鄉及原鄉人的詮釋是『我不是愛國主義者,但是,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
■影本簡介:
導演李行拍攝的是作家鍾理和的一生,從鍾理和與妻子鍾平妹因舊俗[同姓不婚]而只好離開故鄉,投奔原鄉東北。後因二戰滯留東北,最終仍歸返台灣。
鍾理和1915年出生,直到1960年過世,在短暫的46個年頭中,影本圍繞夫妻二人,有幾個起伏轉折之處。
一是在東北時,因家計困頓從事司機一職,而不自覺地表露出國族情結,致使他堅定的重返寫作的本職。
二是妻子平妹因支持丈夫的抉擇,而挑起家中重擔,顯示客家婦女硬頸的精神,即使鍾理和身染重病,仍無怨無悔的支撐起這個家。
三是鍾理和與次子笠民間的短暫互動,終因喪子之痛讓他對老么衍生出溺愛的補償心裡。
四是展現出作家寧折不屈的堅毅性質,最終倒在寫作的血泊中。
Q1:《原鄉人》文本的理解模式?自我追尋/移動中的存在
·
歷史學的角度
· 文學/編劇的角度
Q2:《原鄉人》影本的理解模式?英雄旅程→喬瑟夫‧坎伯/當代神話學大師
- 令人難忘的不是追尋過程的痛苦,而是獲得啟悟時的狂喜──坎伯
- 創作是英雄之旅的歷練/故事是集體智慧的溝通與傳遞→談<復活>。
Q3:台灣人的心靈原鄉?
- 台灣是移民社會?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原鄉?
- 文化的/歷史的/血緣的/地域的
Q4:民族意識與自我價值的認同?
- 從清代的械鬥看原鄉再現與認同歧異?
- [原鄉]的情結?魅惑?
最後~與同學們進行交流互動!
- To be or not to be/向四百年前的莎翁致敬
- 品茗谷川俊太郎的<活著>
活著, 此刻,活著代表 感到口渴, 因枝葉間灑落的陽光而感昡暈, 意外記得某個曲調, 打噴嚏, 與你攜手。 活著, 此刻, 活著代表 迷你裙、 天象儀、 牛仔褲、 畢卡索、 阿爾卑斯, 遇見各種美好事物, 以及 謹慎地拒絕潛藏之惡。 活著, 此刻, 活著代表 能夠哭泣、能夠歡笑、 能夠憤怒、 能夠自由。 活著, 此刻, 活著代表 此刻遠方有狗在吠, 此刻地球正在運轉, 此刻某地嬰孩初次哭泣, 此刻某地士兵負傷, 此刻鞦韆在搖盪, 此刻此刻在流逝。 活著, 此刻, 活著代表, 鳥兒振翅, 大海洶湧, 蝸牛前行, 人們相愛, 你雙手的溫度, 即是生命。 節錄自http://blog.xuite.net/antianimal2225/wretch/97061389-%E8%B0%B7%E5%B7%9D%E4%BF%8A%E5%A4%AA%E9%83% 8E%EF%BC%8C%E8%A9%A9%E4%B8%89%E9%A6%96 |
- 歷史學的角度
- 心理學的角度
- 劇作家/影評人的角度
- 閱讀即改作,是本課群的精神之一,文本/影本間的差異?閱聽人如何看待元素的增刪,如影本中皮影戲的出現以及結局
- 從文本/影本互文性的角度,如何看待原著/改編。
- 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
- 歷史再現與同情的想像
- 歷史的兩個境界-淑世與致用
-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究竟為誰而活?為何而活?
- 人生的酸甜苦辣,該如何去調味?去品嚐?
- 親人/朋友;敵人/恩人,有時真的是無法掌控,因時代/環境而有不同的轉變,我們又該如何的面對?